T6成本管理-处理方式

T6成本管理-流程

一、概念
1.1 成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①作业成本法(实际成本)
先将成本按不同的作业收集,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以直接归集产品外,间接费用则按作业产生的原因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然后采用相应的分配标准将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对各产品进行分配。
②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
制定目标成本,通过各种方法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最终使产品设计小于等与目标成本。
③全面成本管理
现代管理思想,涉及企业内部及上下游供应链等……
1.2 概念解释
① 成本对象
归集、分配为之发生的生产费用的目标物(品种、订单、工序)
②成本中心
是指企业内部可以归集成本费用的末级部门或工作中心,是基本的成本核算单位(车间、班组)
③成本结构(费用项目)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料、工、费;直接、间接)
④ 成本核算方法
种类 |
说明 |
方法 |
品种法 |
以产品品种为计算对象,适用单步骤大批量或不需分步计算的生产类型,发电,水泥 |
品种法 |
定额比例法 |
分类法 |
分批法 |
以产品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个性化机器设备 |
分批法 |
部分分批法 |
分批零件法 |
分步法 |
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分步完全结转与分步平行结转。纺织,冶金 |
顺序结转分步法 |
平行结转分步法 |
零件工序法 |
⑤ 分配方法
合适的分配率或分配标准,产品与产品间,产品与在产品间,分摊公共费用。
二、T6成本管理
1、支持的成本核算方法
①分批法
②品种法
2、公用材料分配方法
①标准用量分配法
分配率=材料成本总额/定额耗用总量。某产品材料成本=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②产品产量分配法
分配率=材料成本总额/各产品产量之和。某产品材料成本=某产品产量*分配率。
③产品金额权重比例分配法
分配率=材料成本总额/各产品金额合计。某产品材料成本=该产品对应的产品金额*分配率
3、费用分配方法
①标准工时分配法
②实际工时分配法
③产品产量分配法
④产品金额权重比例分配法
4、在产品计算方法
①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②按标准成本计算
③按固定成本计算
④按产品所耗原料计算
⑤按完工产品计算
⑥约当产量
在制产品盘点表取值来源:可选择生产订单未完工量或按用量比例计算在产品数量。
生产订单未完工量:生产订单数量-已入库量
按用量比例计算在产品数量:按当月完工每个产品的生产订单子件用量(基本用量分子/基本用量分母*(1+损耗率))*当月材料出库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当月专用材料总成本-当月所有完工产品数量*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在产品数量
5、BOM设置与费用分配

6、成本系统应用流程

三、T6成本管理适应企业
1、适用对象
① 面向制造企业
② 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混合型制造业
③ 实际成本
④ 成本核算精确到单品或订单
⑤ 符合全面成本管理思想,从全面成本角度讲,企业的成本管理包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研发成本、服务成本、营销成本、财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涉及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方面
2、适应模式
管理模式
|
适用企业
|
模式特征
|
单品成本管理
|
◆制造工艺相对简单 ◆对成本管理比较粗放 ◆追求对单品的成本核算
|
◆财务业务成本数据协同 ◆快速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
订单成本管理
|
◆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趋于精细化成本管理 ◆追求对生产订单的成本管控
|
◆财务、业务、生产订单数据协同 ◆按订单进行核算和成本分析控制
|
工序成本管理
(T6不适用)
|
◆制造工艺非常复杂 ◆追求精细化成本管理 ◆追求对生产订单+工序的成本管控
|
◆财务、业务、生产制造、成本等ERP数据高度协同 ◆按订单+工序进行核算和成本分析控制 ◆个性化需求比较多 ◆对系统效率的要求也较高
|
3、行业应用
行业
|
特点
|
对应价值点
|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
非标订单多,手工统计数据量大,成本核算困难
|
领料对应到生产订单,管理精细到车间工序,工时自动统计,料、工、费按规则自动归集。
|
化工行业
|
难以根据订单需求精确领料,成本分摊困难
|
通过现场仓领料倒冲,原材料自动归集,车间损耗按比例分摊,成本计算精确。
|
四、名词解释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预计基础上的成本会计制度,其成本是在生产之前预先确定的,实际成本与预计成本之间的差异另设帐户加以累计,以便管理人员查明其差异,特别是不利差异发生的原因,并在经营活动中予以规划或调整。
标准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本系统称为"单位标准成本";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分辨用于某个具体产品上的材料的成本,通常与生产数量有关。包括各种外购件、配套件的费用,也包括返工、报废造成的费用。
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是指可以明确分辨用于某个具体产品上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工资的成本,与生产工时有关。
制造费用
指那些不能明确分清用于哪个具体物料上的费用,其中与产量有一定关系的称为变动类制造费用(如燃料费、动力费);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非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办公费、房屋折旧、厂房采暖及照明等)。
材料数量差异
指不同批量或不同操作所耗用的材料与标准成本单的估计数相比,多耗用或少耗用所产生的差异。发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使用不同规格的材料或代用品。
- 对废料或损坏材料有较好的控制或缺乏控制。
- 工具管理好坏和工人能力高低所产生的操作有效或缺乏效率。
- 耗用材料的产出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
这项差异就是材料采购成本与编制标准成本单时的预计价格相比,多付或少付的价款。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不利或有利的购货合同和条件。
- 未能预见的市场价格变化。
- 高于或低于预期的装运成本。
- 预期购货折扣额的误算。
- 购货时间的适当或不适当。
效率差异(人工费用量差)
揭示由于实际工作时数超过标准工作时数而发生的额外成本,或由于实际工作时数少于标准工作时数而节约的成本。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有关人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所耗实际工时同其预定需用工时之间发生差异的性质和程度。
费率差异(人工费用价差)
表示由于实际工资率偏离标准工资率而引起的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有关人工的实际工资率同其标准工资率之间发生差异的性质和程度。